暑假接近尾聲,位于廉江市良垌鎮中塘村的中塘革命紀念館內游人如織。中塘村依托紅色資源優勢,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磁吸效應,以產業帶人才,以人才促產業,帶動文旅產業連片發展。
在湛江,中塘村并非個例。近年來,湛江牢固樹立“大人才觀”,借力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平臺,為基層發展聚才集智,穩步推進市、縣、鎮、村四級人才驛站建設運營工作。
截至7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級人才驛站96個,其中市級人才驛站總站1個、總站分站1個,縣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10個、縣級分站7個,鎮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75個,并建成配套服務基地17個,形成“市總站+分站(市縣鎮村)+服務基地”布局,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全方位服務“百千萬工程”。
引留結合 打造市縣鎮村聯動人才服務體系
日前,赤坎老街內熱鬧非凡,在老街創客座談會上,創客們結合自己經營文創的經歷,共商“古商埠文創發展”議題。赤坎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以赤坎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新址,實現了與黨群服務中心、團委、工會等融合建設,打造暖心“第一站”,為人才提供開放式、集約化、共享型的陣地支撐。
今年以來,該區以“黨建+人才驛站”模式,開展圓桌論壇、“赤坎人才說”等20多場活動,立足產業特點和社會需求,柔性靶向吸引集聚區域外各類優秀人才。
人才是城市的未來和活力之源,人才競爭的背后,實質上是“人才生態”的競爭。城市的發展,要充分激發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近年來,湛江全市各級各部門不斷健全人才政策體系,陸續出臺20余項市級專項人才政策,營造尊才愛才敬才的良好環境。湛江以各級人才驛站為抓手,發揮市級總站示范帶頭作用,帶動縣、鎮、村級基層驛站主動作為,構建“以點帶面、星月爭輝”的市縣鎮村聯動人才服務體系,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去年,湛江市級人才驛站開展首次面向全國的湛江市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活動,重點面向省內、海南、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自治區的70所高校,招聘博士、碩士、本科以及各類社會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育用并重 聚才集智促產業發展
8月,“地理標志賦能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專家行主題沙龍暨“湛江地標美食展示宴”系列活動在徐聞縣南極村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舉辦,就“地理標志+美食開發+文旅結合+品牌塑造”發展路徑建言獻策。
近年來,湛江在培育人才上下足“繡花”功夫,主動打好“土專家”“田秀才”感情牌,分門別類建立各類型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種養專家能手等人才信息庫,帶動更多本地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增強基層“造血”功能。
位于麻章區內的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是湛江市政府重點扶持的海洋生物醫藥規模企業,主要從事東方鱟的繁育養殖與綜合利用開發、海洋生物功能食品的開發、內毒素血癥治療型新藥開發等。
在麻章區委組織部和麻章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協力下,該公司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以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利用為重點,借力海洋產業人才振興計劃的實施,精準引育高層次人才。博士工作站設立后,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去年實現營收7800多萬元。
湛江市人才驛站海洋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分站,以對接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工作目標,推動舉辦多場國際對話會、高端論壇、人才交流會等,加強與高校共建教學實踐基地,人才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7月,在海創分站推動下,第八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湛江晉級賽暨現代化海洋牧場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舉行,共計57個清華校友項目聚集湛江同場比武,12個海洋牧場科技成果開展供需對接,推動實現成果轉移轉化,5個創新成果項目成功簽約。